媒体战“疫”,电视的力量 | 我的兄弟我的团! 请缨前线,我们战“疫”在一线!
作者: 广告人网
2020-02-23 12:00:00
11975 198

编者按

2020新春之际,一场突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华神州笼罩着雾霾。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中,中国广电媒体的力量凸显出来,在疫情防控宣传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我们推出《媒体战“疫”,电视的力量》专题,在疫情防控宣传上,聚焦广电媒体,密切关注广电行动,并予以持续报道,以这样一种形式向媒体同仁致敬,并为电视媒体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构建的主流媒体力量,予以详细记录和第三方的见证。

 

临危受命,请缨前线,使命初心。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第一时间投身其中,成为“逆行者”。他们用奔跑的身影、飞速书写的笔、手中紧握的话筒、肩上的机器,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极端重视关心关怀、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报道记录战“疫”一线的新闻故事,与“白衣天使”以及千千万万抗击疫情的工作者一起,勾勒出“逆行者”最美的身影!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王建的采访手记。

 

都市频道报道部决定冲到战“疫”一线,是在1月21日晚上12点的办公室里决定的,一通通电话打给了二十名记者、二十名后勤保障人员。

 

报道部的灯亮了一夜,无人安睡,早上七点,所有人员到岗集结,八点半的郑大一附院,记者段怡飞用镜头记录着紧张备战的医护人员;客运中心站里,记者高明阳在熙攘的人群中见证着这场特殊的春运;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发热门诊里,套在防护服里的记者王晨,已经湿透了衣服……

 

一周时间,报道部主持策划抗击疫情直播达到二十场,每名记者都站在了“疫”线。

 

 

大年初二,记者施俊丽正在老家潢川县陪着家人吃团圆饭,这时候的她也没闲着,看着不停更新的疫情新闻,施俊丽拨通了单位的电话:“我现在在信阳潢川,如果有需要,我可以自己拍摄新闻,记录我们这里抗击疫情的情况。”从那天开始,施俊丽每天来往于火车站、汽车站、各个检查点,和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起放弃了假期,放弃了团聚。

 

潢川县第一位治愈病例出院、为潢川县医院呼吁医疗物资、潢川县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在没有车辆、没有专业摄像的条件下,施俊丽完成了对潢川县疫情工作全方位的报道。从潢川到光山,再到信阳城区,从医院到乡村,再到社区,最一线成了她的主战场,副驾驶成了她的工作站。镇守河南南大门的信阳,确诊病例不断上升,整座城市紧张了起来,车辆限行、宾馆停业、餐馆闭店,泡面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物,抗疫还在继续,他们还在坚守。

      

过了一个无休的春节,正月初八的晚上,一盘饺子还剩三个的时候,单位电话打来“现在能来单位不能,去信阳。”儿子还没停止哭闹,家人也望着我,期待着我说些什么,“好的,我半个小时到单位。”这时候,爱人已经转身上楼,爸妈已经开始翻找着口罩,来不及听完家人嘱咐的话,我已经提着包冲进车里,因为家人担忧的话听得越多,越多了份牵挂,也因为我的战友们正在一线等我,我不能迟疑。

 

到达信阳服务区已经是凌晨,爱心企业驰援武汉的物资正在修整,他们是普通人,也有着家人的挂念;他们跟各战线的战“疫”者一样,又是最不普通的人,他们都是逆行的英雄。

 

连续多日的采访,我看到了站在最一线的一个个普通而又伟大的人。新生儿降生,却要跟确诊的母亲分离,无畏病毒的医生,却被这特殊时期的离别揪心到动容;坚守卡点的党员,却陪不了母亲最后的时光,他说等打赢了这场仗,会第一时间到母亲的坟前告慰。

 

 

这场战疫中,每个普通的人都变得不再普通。

      

跟记者施俊丽一样,还有一名年轻女记者已经在南阳坚守了十五天,南阳第一例治愈病例出院,她冲在最前面,哪个小区有新增病例,她第一时间站在现场,她为那些因为医疗物资紧缺而舍不得休息的医护人员哽咽,她也为不能站在隔离病房最先前而懊恼。

 

 

南阳的疫情持续发展,宾馆歇业,饭店关门,车辆限行,为了完成一线采访任务,她每天想尽办法,蹭陌生人的电动车,甚至步行完成了一次次的采访,在跟同事沟通过程中,从没有一丝抱怨,只有关注疫情的热情,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她叫梁娇娇,仅仅是一个95后的女孩儿。

只有前行,才对得起新闻报道这无形的力量,只有敢拼,才能亮出都市频道刀锋依旧的剑。

  

11975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