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移动网络电台的商业价值
作者: qifangfang
2015-09-02 13:17:31
9974 187


编者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APP日趋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平台,移动网络电台也以其优质的内容和广阔的传播渠道、能将声音的伴随性最大化等优势悄然成为越来越多受众收听广播的选择。
 
在音频生态下,网络电台火力全开,深耕用户群体,打造明星主播,增加用户黏度。同时,其形成的强大市场用户群,也使得基于移动网络电台这一行业所衍生的商业价值逐渐显现,移动网络电台也频频获得风投青睐。

移动网络电台的飞速发展和壮大,其商业价值如何挖掘?置身其中的各家电台在运营中如何实现广告变现?又以哪种营销模式取胜?……



PUGC将成移动网络电台的引爆点?

文/黄学平  赛立信研究集团总裁


 
广播电台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跨越了百年的历史,如今又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焕发了新的生机。这种生命力的延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播互联网(化),传统广播电台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传输介质,通过平台聚合使其具备互联网的特征;二是移动互联网广播,互联网公司以广播模式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广播电台。
 
正是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移动互联电台来势汹汹地冲击中国广播市场,以颠覆者的姿态去挑战传统广播电台的规则。三、四年间,出现了喜马拉雅、考拉FM、荔枝FM、蜻蜓FM、优听Radio等等音频应用,并且在2014年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优听Radio、喜马拉雅、多听FM、荔枝FM、蜻蜓FM等音频类应用相继完成B、C轮千万美元量级甚至更多的融资。

然而在热闹背后,音频应用的野蛮生长也暴露了其短板,同质化的竞争、松散的网络资源使得移动网络电台在移动互联创新和广播专业要求两点之间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集中体现在优质内容的缺失。

2015年8月,“史上最严版权令”生效,版权政策的收紧让移动网络电台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主要的几家移动网络电台玩家均有不同程度的版权动作:蜻蜓.FM并购国内最大的有声小说版权商央广之声,获得了大量的优质有声小说资源;考拉FM与酷听听书合作拥有更多长音频版权;喜马拉雅与阅文集团达成排他性版权协议。

然而,单靠引入外部资源并不能完全解决音频APP的生存与发展,白热化的竞争促使移动网络电台将焦点转向自身平台的内容创造能力上面,PUGC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打破目前的同质化状态或许为破局的契机。
 
移动网络电台开创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时代

移动网络电台最初的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电台聚合平台的APP,二是用户生产内容(UGC)类APP,三是专业机构生产内容(PGC)类APP。一直以来,传统广播媒体的人都认为内容是稀缺的,并且广播电台擅长做内容,现在,移动互联电台不仅在经营上而且在内容上不断攻城略地,开创了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时代。

得益于市场资本的推动,各家移动网络电台开始重金布局PUGC战略:蜻蜓FM宣布打造其PUGC战略下的“声态圈”;考拉FM则在今年开始进行PGC+UGC的转型,扶持非专业主播,推出人人都可直播的功能;喜马拉雅尽管获得了强势版权,依然在近日推出PUGC战略。他们积极引入电台DJ,专业的声音玩家,以及自媒体KOL,专门为APP在线制作内容,并确立清晰版权与商业模式,这将是一个新的内容生产模式,这种思路目前来看也是主流FM圈住自媒体以及普通用户的普遍做法。可以说,专业人员加入移动网络电台的在线内容生产,是撬动资本市场以及市场机遇的重要支点。
 
PUGC提升网络电台内容的专业水准

电台主持人入驻移动网络电台的在线内容生产,类似于医师的多点执业,能够将广播媒体人在传统电台的专业方法、播音修养带入到平台之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整体提高平台的内容水准。另外,主持人在工作以外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和提升,有更多的机会和想法去发挥专业的优势。

而在操作上将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一是主持人加入音频APP的内容生产,其版权责任需明确;二是可能造成电台大量优秀主持的资源流失,电台花重金打造的金牌主持人,到头来却为他人作嫁衣裳;三是去体制化,增加了监管方面的难度;四是主持人是否会为了“外快”而利用电台节目资源为自己宣传,侵占电台资源。凡此种种,是广播媒体从业者从PGC向PUGC过渡需要考虑的问题。
 
PUGC粉丝经济带来的用户黏度

徐静蕾纵横博客,姚晨在微博里风生水起,一个事实显而易见,明星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影响巨大,传播效应更为明显,是事实上的主宰者。电台主持人入驻移动网络电台,同样可以利用甚至制造该平台的明星效应。一方面,电台主持人能够利用在电台里已有的名气和品牌,吸引一批老用户;另一方面,借助移动网络电台这个平台,制作优秀音频节目,培养一批新听众,争取成为移动网络电台的明星。移动网络电台的明星效应可形成PUGC的粉丝经济,迅速聚拢人气,引入流量,并有利于形成盈利模式,增加新老用户的黏度,扩大传播范围。在视频方面,柴静与她的《苍穹之下》刷爆了朋友圈就是最好的案例!
 
谁能成为声音行业的终极赢家

广播电台经历了传统的发射广播,网络电台、微电台、微信电台,到移动网络电台,在多种广播形态并存的局面之下,传统广播渠道价值被移动网络电台挤压。而蜻蜓FM、考拉FM、荔枝FM、喜马拉雅、优听Radio等移动网络电台竞争同质化严重,究竟谁更能获得听众用户的青睐?中国经历的视频行业发展历程,可以为音频行业的发展带来启示。网络视频行业经历了多年发展与市场洗牌,市场格局愈发成熟,优酷土豆通过100%股权交换的方式强强联合,百度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一波上市潮和并购潮在行业内出现,促进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声音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比网络视频行业更加多样化,听众的接收习惯也不稳定,移动网络电台是否会顺着视频的路子走下去?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者是合作并购,一家独大统领声音市场?这些都需要市场的支持,创造更好的收听体验,增加听众用户的黏度。移动互联时代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广播媒体人不断地去努力探索,或者能创造出比移动网络电台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形式。


引爆移动音频商业化元年

场景营销+粉丝经济,深度挖掘移动音频价值

文/余建军  喜马拉雅FM联席CEO


 
拜移动终端催生碎片化生活所赐,网络电台近两年迎来大爆发,以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为首的一批网络电台成为8亿智能手机用户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类APP。另一方面,随着音频产业链上下游的打通,以及众多电台主播、自媒体、出版商的加入,移动音频已具备了商业化的外部条件。

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好几家FM都开始提出商业化布局,因此2015年可称为移动音频商业化元年。从喜马拉雅FM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主要是从场景营销、粉丝经济两个维度,深入挖掘移动音频的大价值。
 
树立“新声活”理念,回归用户收听场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走路、开车、健身、乘地铁、做家务等等,以往这些碎片化时间都是被浪费的。但人们有“充分利用时间”的需求,而网络电台绕开了传统电台广告时段多、内容少、延续难等问题,将声音的伴随性优势发挥到最大,能将各种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为此,喜马拉雅FM提出“新声活”理念,让收听回归场景本身,在各类场景下建立人与声音的连接,从而挖掘基于场景的音频新价值。

一方面,喜马拉雅FM拥有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内容库。版权方面,市面上耳熟能详的节目中70%-80%都与喜马拉雅FM签订了独家合作,比较典型的包括郭德纲相声、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精品内容。同时,平台拥有340万名主播,其中包括6万名认证主播,包括新闻、音乐、脱口秀、有声小说、相声评书、情感生活、外语等多个类目,几乎可以覆盖生活中每个收听场景。

另一方面,为了对人群与场景进行准确匹配,喜马拉雅FM上线“猜你喜欢”系统,利用用户的社媒登陆账号、问卷调查等信息,并引入权威DMP厂商对用户收听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在还原收听场景基础上推送内容。比如家庭主妇可以在厨房收听学做菜节目,比如家长可以在睡前给宝宝听故事,比如公司白领可在中午休息时收听最新的财经新闻。

实时更新的海量内容库,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为场景化营销提供了前提,同时用户画像又保证了场景的精准匹配。与传统电台给人以落伍的印象不同,喜马拉雅FM“新声活”理念打破了“听”的固有边界,颠覆“听”的传统模式,把“听”从消遣与学习拓展为社交与时尚。场景化思维的应用,帮助喜马拉雅FM争夺移动用户入口,让人们在各类碎片化生活场景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喜马拉雅FM。

完成收听场景精准匹配后,多种营销模式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首先是在节目内软性植入品牌,比如脱口秀主播会将品牌信息植入到段子中,这种植入式广告往往也会兼顾到用户体验;其次是品牌电台的建立,比如杜蕾斯在喜马拉雅FM上线官方电台《杜杜电台》,可以在节目中进行信息发布和品牌宣传,同时还是一个品牌粉丝聚集与互动的平台;此外,喜马拉雅FM还计划在未来推出平台自制剧,以及更多原生广告位的投放,进一步为场景营销添砖加瓦。


 
PUGC孕育“万物生长”机制,粉丝经济前景广阔

就移动音频未来的发展规模来讲,单一的广告营销显得有些单薄,也有悖于整个音频产业链的融合,因此粉丝经济成为喜马拉雅FM接下来着重发力的营销模式。

说到粉丝经济,就不能不提《罗辑思维》。去年8月份,《罗辑思维》推出会员付费制,6个小时就完成了5500个名额的购买,现金160万迅速到账,同时罗振宇在微信号卖书也是收益颇丰,引得不少自媒体人掉口水。

音频生态下的粉丝经济,当然首先得依托优质内容及明星主播,其基本线条是:主播先提供高品质、有干货、有情怀的内容,接着以统一的价值取向形成特定的粉丝社群,当粉丝忠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乐于主动掏钱。

目前音频市场的粉丝数已达到亿级,随着未来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壮大,凭借声音而出名的主播必将大量出现,有声自媒体将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开来,罗振宇的案例完全可以复制到音频领域中。

那么,优质主播到底从哪儿来呢?为此,喜马拉雅FM率先在行业内提出PUGC生态战略,为草根主播(UGC)和自媒体人建立了一整套集挖掘、培养、孵化、商业化于一体的支撑服务,只要是有才华、有干货的主播,都能通过这个体系成长起来,形成“万物生长”的孕育机制,打造主播造血系统。

具体到粉丝经济的技术层面,目前喜马拉雅FM已经上线了主播打赏系统,今后还会上线会员VIP、付费收听、粉丝圈等系统,这些工具都将交给主播自主操作。成熟的粉丝经济未来将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提供很好的产品与用户体验。

喜马拉雅FM将建成像Appstore一样的平台,做节目的主播就像上架的APP。喜马拉雅FM建立一个利益分享模型,给主播提供一个舞台,双方一起推广和运营,共同分享商业收益,实现共赢。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平台方前期不用浪费大量现金,内容方也能通过喜马拉雅FM平台迅速提升知名度。喜马拉雅FM希望成千上百万有才能的人有很多粉丝,产生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粉丝圈。

在移动音频商业化元年,尽管具体操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必须肯定的是,“场景营销+粉丝经济”的模式无疑是移动音频发展的趋势所在。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推动,喜马拉雅FM预计2016年7、8月份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同时,考虑到音频的宽带成本仅为视频的三十分之一,未来移动音频市场的想象空间将十分巨大。


打造“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文/张巍  蜻蜓FM副总裁


 
现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对获取信息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很难忍受自己的时间被独占,所以大家渐渐对具有伴随性,且无场景限制的音频媒体青睐有加。

而单一的音频媒体,例如音乐类、听书类等,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内容的需求,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多元化一站式的移动网络电台应运而生。

资本市场对音频产业也开始认可,尤其对于处在第一梯队的网络音频企业,融资效果可观,各家在挖掘网络电台的商业价值方面也是各显神通。
 
网络电台与品牌客户的新玩法

现在,网络音频平台的内容越来越多样,用户既能在蜻蜓FM上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可以听喜欢的主播的节目、故事等,解决了用户一直以来对于消息、知识和娱乐的需求。

声音这个媒介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在视频、图片和文字领域,诞生了一家又一家具有高价值的互联网企业。随着移动终端设备普及,音频行业也已经起飞,源源不断的优质音频内容伴随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解放了大众的双手双眼。

目前,蜻蜓FM已经拥有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量达1000万。移动网络电台迎来了一个新风口,其商业价值也得到了体现。目前众多国内外优质品牌因看到了蜻蜓FM出众的商业价值而进行合作。

广告主和蜻蜓FM的合作形式非常多样。针对不同客户的营销需求,蜻蜓FM会为品牌定制不同的推广方式,比如有些品牌客户更专注于品牌的塑造,我们会为其打造专属的定制电台,像欧莱雅的薇姿宝石电台。

有的品牌希望在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曝光量,蜻蜓FM会推荐其在比较成熟和当红的节目中进行软性的话题植入,利用节目的高流量,结合创新的互动形式,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另外,有些品牌想要在目标用户中提高品牌或产品影响力,就可以在与其品牌调性相匹配的节目中定制多期节目,或者让他们直接冠名节目等等,目前很多品牌都在尝试新的玩法。
 
内容+渠道,1+1>2

网络电台怎么盈利是萦绕在各个FM公司心中的一个问题。目前,蜻蜓FM主要的盈利模式来自于两个方向,首先是广告模式,除了蜻蜓FM平台的页面露出广告和音频贴片广告之外,也有一些嵌入式的的形式,这个模式可以占到1亿的收入。

另外1亿的收入来自用户付费,2014年底,蜻蜓FM并购国内最大的有声小说版权商央广之声,获得了大量的优质有声小说资源,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的合作也更加深入。

具体到一些细节方面,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蜻蜓FM的高流量展示位展示品牌内容,达到高曝光效果;另外还可以为品牌做效果的转化,这种形式更适用于例如电商类的导流购买、游戏的下载等。

蜻蜓FM的广告、营销是内容与渠道并存,但我们更希望广告营销是以内容为导向,做到我们与品牌的共赢。内容营销做的好,节目的留存率高,听众喜欢,植入的广告内容既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也会为品牌带来良性的反馈,达到1+1>2的广告效果。

目前我们的品牌客户也在往这个方向转变,像宝石电台等品牌电台节目策划就是以用户喜欢的内容为导向的,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PUGC战略下的主播粉丝经济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粉丝经济日渐蓬勃。蜻蜓FM今年启动了PUGC战略,我们邀请了传统的电台主持人,专业的声音玩家,以及自媒体KOL专门为在线制作内容,确立清晰版权与商业合作模式,同时也借主播的精品节目以及衍生的社群打造依托蜻蜓FM平台的粉丝经济。

蜻蜓FM很早就和吴晓波、马红漫等名家确定了新型音频节目的合作发展模式,PUGC战略启动后,更是吸引了大量知名主播入驻制作优质节目。例如,长三角著名的电视电台名嘴万峰“重出江湖”,打造个性化直播节目《峰人学院》,诸如《今夜不寂寞》的张明、《夜访高跟鞋》的王坤等草根主播也通过与蜻蜓FM的独家合作获得了非常高额的“声酬”,其中,张明已经在6月份拿到了总计10万元的流量分成。

蜻蜓FM筹集了5亿元的资金和推广资源,其中比赛奖金达1.6亿,获得大赛年度总冠军的播主将会获得100万元的奖金以及3000万元推广资源。此外,蜻蜓FM联合了优酷、创新工场、成为资本成立了首个音频届的创业基金,首批筹集8000万,扶持孵化全球播主竞技大赛中优质音频节目的商业化运营,向播主提供资金、资源、培训、服务、渠道、奖励和工作室等一系列支撑条件。

既有明星式的主播打造,也有优酷等平台的渠道推广,这是蜻蜓FM打造“声态圈”的布局。

2015年是移动音频FM元年,越来越多的品牌注意到了音频网络电台的未来前景,更有一批互联网触角敏锐的品牌正在跃跃欲试。这个市场其实非常广阔,更多的品牌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之后,势必会引发一场音频界的革命。

现在的移动网络电台是潜力巨大快速发展的行业板块,同时正处在各项利好的风口之中,需要行业内的同行一起把这块蛋糕做大,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与市场一起不断成长。


网络电台商业价值爆发  需待车联网到来

文/石颖  考拉FM公关总监


 
移动网络电台商业价值的爆发在汽车里,就如私家车的发展让传统广播迎来“第二春”,当在移动场景中,声音才会爆发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在车联网来临之前,移动网络电台已在手机战场打的如火如荼,不过无论是争夺行业排名还是宣扬商业模式,都只停留在“口舌之战”,这显然是不够的。视频领域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反观音频行业,目前所谓的资本“宠幸”能持续多久?值得全行业反思。可以肯定的是,若还按视频此前的发展路径前行:恶性竞争、版权烧钱、商业模式同质化,资本的热情很快就会消失。

出路,或许在车里。
 
网络电台混战背后的商业逻辑分析

2015年,移动音频市场四大主流企业考拉FM、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版权问题、渠道和排名的争夺竞争愈演愈烈。

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何之前都相安无事的几家网络电台,突然在2015年开始“撕逼”呢?答案很简单:手机端产品的发展趋于同质化。

最初,考拉FM以PGC大数据推荐流为主;蜻蜓FM以传统电台聚合为主;喜马拉雅FM以点播听书为主;荔枝FM以UGC内容为主,然而发展至今,各家从内容布局上都以PGC+UGC为重,开始了内容版权的争夺战。

在商业模式上,各家都处在探索阶段,基于广告模式也比较雷同,除了传统的广告模式外,各家正在探索不同的收入模式:开始经营自己的主播,以粉丝互动经济带来一定收入。

而对于考拉FM来说,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商业模式按发展进程分为三步:

一、精准广告投放,除了传统互联网广告位置外,作为以声音为主的产品,考拉FM会在声音广告进行创新。借助考拉FM大数据推荐可精准着到用户进行音频碎片广告的投放。

二、内容产品营销收入。首先,考拉FM会建立自媒体营销计划和考拉FM打造独家内容产品全营销模式。比如:考拉FM销售团队帮助声音自媒体进行营销并与主播进行分成的模式,其次,主播与用户互动上实现”打赏”帮助主播实现收入;此外,考拉FM进行差异化内容竞争,打造娱乐独家内容产品全渠道营销。

三、在车联网产业实现O2O服务收入。比如:考拉FM未来会把线下加油、维修等为车主服务的线下店铺打通。当车主在行驶过程当中遇到油耗、车损,考拉FM将把车主引入最近的相关服务点,并收入分成。
 
车联网将成未来的突破口

“移动网络电台的爆发还需等到两年后车联网的到来。”正如考拉FM董事长兼CEO俞清木判断的,车联网已逐渐临近,在汽车渠道上必然是未来的主战场,这不仅要靠前期的蓄势,更是自身优势的战略布局。

考拉FM属于车语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业务的战略级品牌和产品,必然会继承车语传媒的资源、经验和优势。考拉FM可谓是移动互联网最懂广播,广播行业最懂移动互联网。

车语传媒从2007年深耕广播行业,积累了全球大量的客户,在未来考拉FM商业化进程中可以无缝连接。再次,车语传媒在汽车行业拥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这帮助到考拉FM在扩展汽车渠道领域有了先天优势。目前考拉FM在汽车渠道的领先优势,车语传媒积累的汽车行业资源以及深度布局车联网产业链各环功不可没。

目前,行业普遍认为,尽管车联网已然逼近,但真正爆发还需要2到5年。在此之前,移动网络电台必须积累移动用户、培养习惯,为车联网的爆发蓄势。手机端口,成为了众网络电台现阶段争夺用户和实现收入的重要战场。这些都是考拉FM的发力点。


移动网络电台

广播媒体商业拓展的新动力

文/郑金诗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告经营中心主任/总监


 
以移动网络电台为代表的网络音频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近期一轮融资布局,这一市场被认为即将迎来爆发,然而在这一波发展大潮中,广播媒体并没有成为新市场的引领者。面对移动网络电台,或者说面对整个“互联网+”的时代变化,传统广播媒体还在紧锣密鼓进行调整。但是我们相信,未来面临着挑战,但更多的还是机遇。
 
移动网络电台的商业前景令人振奋

移动网络电台是广播拥抱“互联网+”的核心路径,移动网络电台将改变广播FM/AM模拟制式下的商业模式,把广播经营真正推向数字化营销领域。移动网络电台可以让广播迅速对接目前已经成熟的互联网营销生态圈,提升内容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精准的在线收听反馈,搭建大数据平台,甚至实现听众向用户的转化,进而发展规模用户产业。此外,移动网络电台将改变传统广播的听众结构,带动新的收听行为,这对于广告客户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移动网络电台是广播未来实现商业开拓的重要筹码,它对于广播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将进一步放大广播的商业价值,提高在复杂业态中的竞争力。可以说,移动网络电台及互联网音频产业,是广播媒体的新希望、新动力。
 
面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广播媒体仍有市场机会

移动网络电台的商业前景无疑令人期待,然而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一领域还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移动网络电台市场中,广播媒体没有占据主流,市场第一、第二梯队中鲜见传统广播身影。目前,诸如北京电台开发的听听FM、上海东方广播开发的阿基米德,都在加紧追赶,而另外一些广播电台则选择了和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开展合作,广播媒体在这一领域并没有获得先机,如何开展博弈,寻求后发优势,则需要广播人的思考。二是移动网络电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定位还有待探索。目前国内一些发展较好的APP产品,在创收方面主要依赖广告页面等常规资源,并且体量有限,商业盈利模式还不成熟。另外这类APP还没有形成各自清晰的定位或市场优势,UGC和PGC出现了从分离到集合的现象。这些问题说明移动网络电台的商业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培育。对于广播媒体来说,移动网络电台市场仍有充分空间,如何看清趋势,有所作为,则是我们共同的挑战。
 
北京电台在互联网领域的思路和举措

北京电台也在摸索移动音频市场布局,并努力通过“两微一端”推进广播的互联网化进程。第一,北京电台打造的APP端——“听听FM”,已于2015年上半年正式上线运营。听听FM汇集了全球电台直播节目、海量音频节目和个性化原创播客,构建用户分享平台与互动社区,上线半年多来,已经逐步在移动音频市场崭露头角,是北京电台实现业态转型、追赶移动市场的重要法宝。第二,北京电台大力发展微博和微信资源,特别是着力打造微信矩阵,集中力量进行专业频率和品牌栏目的微信平台开发与经营,形成充分发挥节目内容优势、实现从电波到网络从线上到线下的矩阵式平台。第三,北京电台将版权视为未来移动音频市场博弈的核心资产,并成立公司进行版权业务开发。节目及相关版权是传统广播在今天的文化产业市场最具价值的资源,北京电台选择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法律保护、开放合作的方式,推进音频版权事业发展。同时我们相信,这种版权思路和举措,将大大促进北京电台移动音频的发展,也为电台形成后发优势做足准备。

移动网络电台及其所代表的新音频产业,是广播媒体未来最重要的市场,这一市场不仅早已突破了让国内广播媒体感觉舒适的地理割据,更是直接冲击了固有的广播业态。自然,广播媒体在适应新形势时会有一些吃力,但广播媒体仍然是最具有竞争实力的,一方面,拥有自己的关键优势,另一方面市场空间还很大。面对移动网络电台市场,我们需要好好把握机遇,积极推进广播媒体转型,为广播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9974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