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云写金定海】至诚尽性 宁静致远
作者: 胡晓云
2010-04-28 15:07:49
10108 223

 


 

         印证了“无知者无畏”,接穆虹总编写金老师的指令时,我很是欣然。等到真的提起笔来,竟惶惶然。素来仰望金定海老师,这回要以拙笔写他,大有以下犯上之嫌疑。然截稿在即,容不得我再生彷徨、驻足退却。于是,有了下文。

左上图:2004年与江南春、高峻在分众研讨会上
左上图:2004年与江南春、高峻在分众研讨会上;左下图:2005年香港美国广告会会议;右图:2006年10月云南中国广告节与美女学生合影。
 


 
第一次握手

         进入广告教育领域没多久,就通过各种渠道听闻到了一个气魄非凡的名字——金定海。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真人,只能凭借有限的想象力,猜度这个“教书先生”的模样。
         机会来临。某一日,项建中老师差我前往浙工大之江学院参加该院的广告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进门的刹那,只见高朋满座,间有生人。向来怕见生人,晕晕然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只听项老师说:“介绍一下,金定海大师;浙江大学的胡晓云老师。”说话间,我的手已被一双大手握住了。
         每每见生人,握手是礼仪必须。有的人握你的手,会在暗中使足大劲,你在这厢呼天抢地,他在那方看着你的窘态狂笑不已;有的人握你的手,只是淡淡地一搭,虽然言辞热烈,但那种冷,会凉透你的脊背;有的人握你的手,专注而热情,宽厚并从容,会传导出一种温暖而包容的心境,让你在瞬间安定下来。那天握到的这双大手,以它的宽厚温煦,让我摆脱了初见生人的窘迫。而这双手,就是金老师的。
         那以后,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见面,但熟稔之后,基本省略了握手这一环节。而第一次握手时金老师所传导给我的真诚、宽厚,一直被我悉心珍藏着。之后,握手成为我辨识人等的一招妙方。似乎有些荒诞,但屡试不爽。
         古圣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左上图:2007年与张翔在内蒙古师大评审,期间在四子王旗发癫;右上图:2009年与吴晓波共同成为山东电视台策略顾问;左下图:2008年长城奖评审;右下图:2009年与莫康孙共同担当学院奖评审会主席。

文字的力量

         2004年11月,我和同事们遍邀广告豪杰,在西子湖畔张罗起一场研讨盛会。自诞生始,中国现代广告便有瞻仰西方广告体系的习惯,而该会以“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为题,企图心明显:欲探讨东方智慧与现代广告传播的内在关系,将广告人的视线从西方拉回到东方。金老师竟早已藏着研究成果,递交了论文《汉字的广告可能——关于华文广告智慧发生学的思考》。作为会议张罗者之一,我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了这篇美文,并将之推荐发表于当年的《中国传媒报告》,一读再读。睿智、隽永,寥寥数千字,显示出金老师深厚的国学功底,驾驭文字的创意能力。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阅读如此美文,则享用终身。之后,看金老师的美文成了我的嗜好,并成瘾。《改变博弈:商业影响力的分众之道》、《创意的报复》、《设计的中国意味》、《读懂消费者的心理图谱》、《非典型电视广告时代的崛起》、《没有深度,创意无法理论》、《百度还是百不度?》、《生活链行动媒体呈现“三高”价值》、《拼抢收视率的智性与野性》……从标题便发散出来的创意灵性和对现实课题的敏锐洞察,让我怀疑他的心理年龄是否永远停滞在美妙的29岁?而文中阐释出的智慧和理性光芒,又让我明白了众人何以一如既往仰望他的理由。
         从《汉字的广告可能》,到集大成的《广告创意学》,我一路阅读,一路叹息,经由金老师所驾驭的文字的力量,裹挟着他对广告创意的宗教式热情,对广告传播的深度思考,成为推动中国广告业向纵深发展的一份执着的力量。
         古圣云:(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生为本”说

         中国内地的广告学高等教育,从厦门大学开设广告学科开始计,已然有26年的历史。26年间,发生了多少故事?而作为博导的金老师仍然一直为他的本科生授《广告创意》课。学院奖、金犊奖,如果我们细心一些,就可以看到,在为数不多亲自指导学生参赛的高职称教师中,他的名字总是赫然在目。在忙碌穿梭于众多事务的日子里,是什么动机让他一如既往对学生倾注如此的心血?某一日,看到他的一个访谈,听得他说,“我的立身之本就是我的学生,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学生。因为这是我的角色赋予我的一个规定。如果一个老师带不出学生,那是他最大的悲哀。”我十二分认同并敬佩他的表白。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师者的金老师,提出“以生为本”说,似乎只是道出了一个本份。但目睹目前中国高校之怪现状的师者们一定会赞同我的敬佩。因为,现如今,将师者依然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十二分的勇气。金老师同时主持着一个集创意、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广告学教育高地。当我惊喜流连于那些由高地的“创意小铺”设计制作的小东东时,我看到了创意产业春的畅想。
         和为培养学生的殚精竭虑不同,金老师会在一些看似重要的场合体现出出乎意料的随性和淡然。各种会议间,每每会有领导驾到,做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训导。一日,一领导正在做训导早课,金老师却在其一侧打起迷瞪来了,其情状令坐在他对面的乔均老师和我哑然失笑。乔老爷随即端起相机,拍下这一幕,边拍边说:“嘿,老金竟睡着了!”金老师在开会时睡着的几率是几近于零的。他总是那样地充满热情、专业且精致,间或还会创意性爆点笑料,让大家开开心。令他睡得着的,一定是实在乏味且毫无生趣的官方语境了。那种真性情流露、那种宁静而淡然的心境,会让你想起“无欲则刚”,更知道什么是宁静致远。
         古圣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古圣云: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行走于两界之巅

         常年里,从广告专业期刊和相关论坛视频中见到金老师比见真人容易得多。只觉得他着实忙,并不敢太多地吵扰他。偶尔电话联系,那头的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去传道授业的路上。离开办公室,经常和他在一起的,似乎是自谦为“高二爷”的高峻老师,平成的吴晓波老师,还有分众的江南春先生、九木的邵隆图先生、国际广告的刘立宾先生等等中国广告界高人,不一而足。而有两次,接电话的他正携妻在去欧洲游历的路上、在赴日本的游轮上。这是一个行走在广告业界、广告学界两极之间,并能够高屋建瓴地洞察广告世界、融合广告世界的人;这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理想的传统文化人的特质、并总是能够引领社会时尚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面壁空谈、闭门造车的所谓学问大相径庭。正是如此,金老师有许多的学生粉丝,并有许多的年轻学者追随。如果我没有记错,金老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但是,翔子、志强、许椿、乔均、我……,这些六十年代生人与他之间似乎毫无岁月的间隙,敬而不畏。有些不解之处,去金老师处讨个良方,更是必然。
         古圣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古圣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天道酬勤。金老师已然著作等身、荣誉等身,仰望者无数。这应验了古人道德的乐观主义理想:“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而正值事业壮年的他,因此也必受其命。也许,再次见到他时,至诚尽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他也许已不得已受于新命。而我坚信的是,无论何时、无论何职,他依然能够有时间、有心性,不断地创造他的“好生创意”。

 

好友点评:


金定海印象


 


■  陈培爱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与金定海教授的相识记不清有多少年了,和他的会面基本都是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或评奖会议上。其实我对他的关注,最先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的成果引起的:连续多年,该校广告专业学生在全国各种广告大奖赛和台湾《中国时报》举办的“金犊奖”评比中,连连获得金奖或大奖,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想,这背后一定有个关键人物,于是注意到了金定海。
         他的特长是对广告创意的研究与实践。多年来,他致力于广告创意教学的提升,确立了以创意为核心,以创作为手段,培养广告创意创作人才的教学思想。其学生在各大全国性赛事上表现不俗,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他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广告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提出广告是“寄生”或“杂生”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还揭示中国广告主导价值的内涵特点;提出了汉字的广告智慧之意义;指出了广告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性。这些,对中国广告理论的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
         风趣幽默也是他的性格。2009年8月,我们一起到庐山为中国高校广告教师培训班上课。游玩期间,有一只蝴蝶粘在我身上一个多小时不肯离去,之前刚好重看了《庐山恋》,大家于是戏言说今天的游览遇上了“蝴蝶恋”。这时金定海教授很认真地用照相机从我身上拍了好几张照片,这些照片应该都在金教授处保留着。
         上师大的广告专业走过十多年不平凡的创业路,近年来已开花结果,在该校的新专业中异峰突起,在社会上更是不同凡响。
         在这背后,站立着金定海!


温暖是有力量的


 


  初志恒 鲁花集团品牌总监

         印象中的金定海是严谨的,他的观念逻辑缜密,立论有据,一派谦谦君子的风度。有时候会认为他过于儒雅,而又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师道威严。所以,擦肩而过,点点头,一撇微笑,算是打了招呼,彼此认识了。
         真正与金老师相识相知相爱还是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的评选工作,他自然是评委会主席之一,我是专题组组长,他当主席主持工作的时候,我是他的部下,我当组长的时候,他偏偏分到我的小组,他又是我的部下。呵呵,我便担心他会不会“蔑视”我的权威,让我工作难看。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似乎也没太把主席的位置看的那么重要。对于我分配的工作,他从没说一个不字。对参选的作品,我们在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各抒己见,他也没有因为主席的原因施加影响,这让我十分感动。从耳濡目染中发现金老师还是一个特别幽默与风趣的人。当然,他也从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他总是温和而又淡然。让我想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讲坛上的大师们,尽管他不会捋一把胡须,但一袭华发足以证明他的学富五车。
         2009年学院奖评选结束的那天中午,我的心血管病犯了,头晕、目眩、心颤,于是往嘴里塞了一堆药就卧床休息了,当昏昏迷迷中听到手机的声音,发现手机里的第一条短信竟是金老师发过来的:志恒,因学校有课提前回沪了,不能陪你深表歉意,你千万记住,别太劳累,注意休息,健康第一。我们需要你!
         于是我鼻酸眼朦,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记得2008年在给天津电视台做业务培训时,金老师讲了一课:混媒时代的广告策略。讲得我泪眼朦胧,感慨万千。我想:他一定是在用心在为同学们布道,用心在感动感染我们这个并不完整的世界,并试图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拨动我们已渐渐失去的温情。他让我迸发出了愤青般的激情,于是我把我的演讲主题改为:温暖是有力量的。
         是的,靠近他,你会感到温暖;接触他,你会感到他阳光一样的率真。


那个秋天其实很有收获


 


■  穆虹 广告人杂志社长/总编

         在今年学院奖的颁奖会上,金老师的两句话让我颇有感慨:
         第一句:我们每一年的见面都老了一岁;
         第二句:那个秋天,仿佛什么都没有收获。
         其实我对金老师,总是有着师兄般的情结。有尊敬、有欣赏、有佩服、也有依赖。
         我对他的尊敬来源于他的为人,欣赏来源于他的才华,佩服来源于他的敬业,依赖来源于他的姿态。
         对于金老师,广告人可以用“亲爱的”来称呼,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和金老师握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是我们所遇到的最真诚、最质朴的握手,超越了性别、年龄和地位。
         所以,和他交往,我们收获很多。就是在人生的秋天,就在我们共同走过的中国广告业从青年到中年的岁月里。
 

10108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