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椿写胡晓云】胡晓云印象
作者: 许椿
2010-07-08 18:37:58
10417 179

 


 

         初识胡晓云,是在1999年的10月。
         那一年,全国搞广告教育比较早的33条英雄好汉,在何梓华、陈培爱二位老师的感召下,齐聚于厦门大学,密谋商议组建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
         那时中国反智主义的先锋“芙蓉姐姐”还没有出现,但是在厦大的芙蓉湖畔,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广告专业教师,已经开始在构建全国广告教育的蓝图。

2004年11月11日与参加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在西湖楼外楼(左二为胡晓云)
2004年11月11日与参加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在西湖楼外楼(左二为胡晓云)

         那时候,中国的广告专业教育还蛰伏在文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装潢艺术设计、市场学(市场营销学)等传统学科的巨大影子里。全国仅有的33个广告专业负责人多数都是年轻人,陈培爱、倪宁、黄升民、吴予敏都还是四十几岁,十分地风华正茂,只有何梓华、吴庚振当时是六十岁左右。所以,那一次会议留下的记忆是,大家都很张狂忘形,尤其是当听到黄升民慷慨激昂地宣布要“打造专业品牌”时,那火把“腾”地一下就被点燃了。
会议晚上休息,王军元、曾光、杨海军、陈正辉、由磊明、姚曦、星亮、丁晓正……一群疯汉在厦大白石校门外的海滩上载歌载舞,扔了满沙滩的啤酒瓶子……(如今这帮子人都俨然成为前辈学者了,岂不知当年都傻不啦叽的)。即便是朱月昌,当时已经五十有五的前辈高人,也咬牙闭眼高歌《爱拼才会赢》。
         那一次,不仅有一帮子爷们儿襄与盛会,引人注目的还有几位姐姐:李苗、程旭兰、周莹、贺雪飞、何碧也都在海滩上意兴遄飞,个个端着酒杯与大海共舞。唯一与众不同,参加了活动,但是没有一起疯狂的是一个人,此人来自于浙江大学,她就是胡晓云。
         俺和胡老师熟悉起来,是在2005年6月参加中国代表团到香港,那年的美国广告学会(AAA)亚太年会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会议第五天早餐,因为饭后时间充裕,俺就卖弄当时还很先进的尼康D70相机,分别给胡老师和程士安老师各拍了一张照片,胡、程二位老师都很喜欢,俺也自诩为中国广告教育界两位资深美女的最标准照片,至于真实水平如何,还请大家批评。
         2007年,在大广赛的评审现场,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破事儿,俺居然和胡老师激烈争辩了一场,在场的路盛章、杨海军、杨立川几位先生都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办好,刘瑞武老师也劝不住俺。幸好,韩志强及时到场,对俺进行了批评,俺才总算找着台阶下台,摆个样子向胡老师道歉,胡老师哈哈一笑。
         胡晓云的风采,是全国高校广告专业老师们共同认可的,认可度相当于对待天上的神仙。所以那一次俺居然对胡老师为个小破事儿大喊大叫,之后几乎遭到了所有知道此事的同行们的一致批判,俺也一直惭愧至极,但是胡老师从来就没有当回事儿。
         08、09两年俺带学生到浙江义乌进行专业采风,先后顺访浙江大学,胡老师不仅热情接待,而且对于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解答,同学们对胡老师的风度无不折服。对俺感叹:胡老师那才真是润物细无声的风采。
 
2008年11月26日与到访的天津师大广告专业同学座谈(中间讲话者为胡晓云)
2008年11月26日与到访的天津师大广告专业同学座谈(中间讲话者为胡晓云)

         在网上搜索胡晓云,可以看见这样的帖子:
        “胡晓云老师,超赞的!她学问做得好,对学生更是关爱,双手支持胡老师”。
         “支持胡晓云老师,她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学者,支持,支持”。
         “支持胡老师…非常可爱…敬业”。
         学生的赞美和支持往往能够说明一切。
         胡老师这些年在广告学术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很大。记得是2003年11月在广州,参加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年会,会议结束撤离的时候,俺在电梯里遇见胡老师,俺问胡老师下面即将举办的另一个活动是否参加,胡老师认真地回答:不能什么会议、活动都去参加,要留下一点时间多读读书了。俺当时就觉得,胡老师的态度很实在,在广告这么一个领域里能主动有意识地要去读书,真是不简单。
         果然,这些年胡老师的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仅举其中影响大者即有:《广告文案写作》(2003年),《品牌归于运动——16种国际品牌的广告运动模式》(2003年),《世界广告经典案例》(2004年),《从引进到建构——日本的广告效果研究与实战》(2004年),《广告理论与战略》(2005年),《现代广告学》(2007年),《品牌传播效果评估指标》(2007年),《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2007年)等,每一部书的出版不仅都在填补着中国广告研究的空白点,而且能够让人看出著作者的潜心研究和缜密思考。

2005年6月中国代表团在香港参加美国广告学会亚太年会(前排左二为胡晓云)
2005年6月中国代表团在香港参加美国广告学会亚太年会(前排左二为胡晓云)
 


         其中,《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一书得到的是同行的如下评价:
         “她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却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因为那是更需要她的路。与工业产品相比,中国农业品牌刚刚起步,基础理论和实战经验极少,在风生水起的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品牌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更显滞后。于是,胡晓云将研究方向转移到农业品牌营销。”
         “作为一位品牌战略与传播研究专家学者,敏锐地洞察到了中国农业产业品牌化的不足。在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中,评价体系五大指标里就包含了农村产业品牌率。胡晓云从2006年以来主导的农产品品牌化研究无疑为此做出了良好的理论贡献和研究。2007年,她出版了《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调查。用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描述了中国农产品品牌化的现实和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特色的中国特征。”
         “她的选择,彰显了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广告行业界、学术界对这本书及其所进行的研究内容所作的评价,胡老师自己说:“将研究视角切入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问题研究,来源于三年前在澳门逛八百伴的经历:八个我家乡的中国黄岩蜜橘还抵不上日本产的一个小柿饼的价格。
         那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深刻的刺痛。作为一个广告学人,我不愿意看到这一情景永远持续。
         因此,我们着手调查中国农产品品牌率、撰写《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一书,为了让自己的研究为生我养我的中国农村做点贡献。这种心态,我曾经将它写在书的后记中:
         我们再不能坐在象牙塔里,一边喝着别国的咖啡,吃着别国的农产品,一边谈论中国农村的落后、中国农民的贫穷。我期待,我们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提供有效的专业帮助。”
         也许,当中国的广告学者、教育工作者都具有了和胡老师一样的社会责任感,那时,中国的广告界研究成果就具有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全国的广告教育界,胡晓云老师和金定海老师是被认为属于神仙一级的人物,但是他们的仙法各有不同。金老师属于那种常常用语言影响别人思考的,比如他提出的中国广告教育“杂生、野生、寄生”说,让人一听就感觉顿开茅塞。而胡老师则属于令人感觉如风般飘过,飘过之时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却让人感觉那一片气场难以言说。

 

胡晓云——“这些照片的拍摄,没有技术可言,但是,这是我的视角,希望天、人、物、地,和谐融合在一起,那种温馨,是人类最神圣而安然的境界。”
胡晓云——“这些照片的拍摄,没有技术可言,但是,这是我的视角,希望天、人、物、地,和谐融合在一起,那种温馨,是人类最神圣而安然的境界。”
胡晓云老师于2010年5月13日受邀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为广告学专业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左为张翔、右为金定海)
胡晓云老师于2010年5月13日受邀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为广告学专业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左为张翔、右为金定海)

         胡老师雅善瑜伽,2005年8月在北京西山曾经一口气收了金定海、张翔、乔均、还有俺一共四个徒弟。但是俺们四个硬胳膊硬腿的,学了好几天,基本都没有学会。到了2007年,胡老师又教给俺一项最基本的瑜伽锻炼减肥、治疗高血压、颈椎病的方法,数年下来,大见成效。这种办法俺又转授给其他一些人,也都大见成效。
         中国的广告教育和学术研究还比较年轻,类似于我等至今碌碌无为者有一些,但是每当想起我们这个队伍里有一批类似于胡晓云的大有作为者,就感觉十分地骄傲。因为有了他们,广告这个学科才会不断地出现研究成果,才会拥有应该有的学术地位,才会得到广告实务界的认可。

好友点评:


敏思率真婉约 尽在云深处


 


金定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到杭州最惬意的事是,去湖畔居喝茶,去西泠印社吃饭。
         某夏天的下午,晓云老师做东湖畔居。一杯龙井,凭窗南坐。倏然间,窗外的西湖沉落雨中。近处,白雨如珠急疾地打在绿荷上,跳腾翻飞,煞是好看;远处,西湖拉上了雨纱,朦胧中透着山水庙塔的魅惑。当时,胡说什么,记不住了。整一个天地,就一个“静”字,犹在心中。
         去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晓云老师做东西泠印社。在孤山上远眺烟雨西湖,云霭入暮,虬枝横立,清幽怡人。小酌处更是绝妙。孤山上一小亭阁,仅一桌涵养,别无尘嚣。前也是西湖,后也是西湖。离开时,远处已是灯火点点,服务员引领着走过小山洞,打开半山腰已锁的山门,吱嘎一声,虚静中响出了缤纷。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晓云老师的气场。
         虚静中,她在思想。在大男人的战场上,娇小的她构筑了自己的城堡。
         虚静中,她在读书写书,一本本著作犹如儿子一般,一溜排开。
         虚静中,她在恪守。每年她都会看望洪一龙老先生和师母,保留着一份沉甸甸的敬爱。
         虚静中,她在享受。生活品质难以深说,但是有一点能够感知:得意时,她会用胡氏发音法唱一曲小调。委婉跌宕中的美丽,源自正版的“胡音胡调”。
         出差时日多一点,最先吵着回家的,就是晓云老师!

温婉学者

 

穆虹 《广告人》杂志社长、主编

         一个女人,如何才可称优美,如何才称得上优雅,如何称得上知性,认识胡晓云,你就会找到答案。
         她没有很多成功人士的傲慢,没有很多高知女人的冷漠,没有很多广告人士的轻狂,没有很多有钱人士的贪婪。
         和晓云交往十年,每每想起,便如春风拂面,领略太多的是这位江南女子美好的,内涵丰富的,体态优美的形象。和她在一起,就如赏那西子湖的美景,那份轻松,雅致,淡泊、高贵的感觉令人留恋。
         其实,我想,晓云是广告圈的一道风景,太多的人喜欢她,如德高望重的洪老,谈起如女儿;如才华横溢的金老师,念起如红颜知己;如严谨热情的门小勇,说起如闺蜜。如我,如很多广告人,我们都喜欢,佩服她,并在心里愿风景永在,友谊常存。

难忘的生日

 

张翔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3月11日是我的生日。然而2010年的这一天我从上海来到杭州参加在浙江大学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年会。
         在圈子里混久了,就有了一帮好朋友。于是,到了异地他乡是一定要拜码头的。如果不拜码头,后果不堪设想。这种不拜码头的经历我在2006年12月去上海的时候发生过,溜出上海后在长三角一带考察动漫产业,最后一站到了杭州。自以为没事的我被正好在杭州讲课的金定海老师、高峻老师逮住并被狠狠地修理一番,而项建中老师、胡晓云老师则坐壁上观。今年这个会议可是在浙大召开呀,所以,到了杭州我就规规矩矩地分别向项建中老师、胡晓云老师报到了。
         从去年秋冬到今年初春,江浙一带的天气出奇的冷,而且春天来得也异常迟缓。我这次来杭州之前,天气还是阴霾不断,不时地阴雨绵绵。然而,11日这一天江南迎来了难得的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更重要的是胡老师下午有空。我的运气很好!午后,胡老师来接我。问去哪里?我说到了杭州肯定是喝茶喽。出发前我让胡老师猜今天是什么日子,结果毫无悬念地就被古灵精怪的胡老师道出:“难道是你的生日不成?!”于是,她特意带我来到位于西湖东岸的湖畔居,而且专门挑选了临水的露台上的茶座。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自在而惬意。
         其实,认识胡晓云老师已经有很多年了,始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我们都是作为新时期以来最早的一批从事广告教育的高校教师,经常见面基本上就是在每年的各种学术会议上或广告竞赛活动中。起初对胡老师的印象就是觉得她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专业负责人,说话、办事都很细致、严谨。后来时间长了,就越来越多地认知了胡老师的知性和感性。
         湖畔居茶座的价格不菲,茶叶绝对属于上品,茶具器皿都很讲究,各色小吃零食顺序排上桌,此时你应该可以在一茶一座之间感受到江南品茗文化中特有的斯文和讲究了。而当煮水的炉子和茶壶安置在我们身边时,我们的话题就开始“水煮一切”了。从最直观的对江南冬末春初天气的感受,到广告业、媒体业的新动态和新变化,再到广告学术的各种问题,直至胡老师的持之以恒研究的农业品牌,等等。其间,胡老师还以其读博经验帮助我分析我的博士论文的选题,感人至深。
         谈笑间,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胡老师为人处事的直率与真诚,言谈举止的从容与淡定,做事做人的执着与严谨。思绪把我带回到了2003年上半年。
         我受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派,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去日本吉田秀雄纪念事业财团从事半年的广告专题研究。而在我之前去做研究的就是胡晓云老师。当我第一次来到位于东京汐留的财团所属的广告图书馆时,该馆负责人粟屋女士介绍说胡晓云老师每周都会有四天时间来图书馆看书。闻听此言我所感受到的就只有压力了。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她的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地努力,而赢得了广告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被评为2003年度的“十大广告学人”。
         在此之后,她又继续坚持她的学术,经过几年的默默耕耘,她的农业品牌研究风生水起,几乎等同于胡晓云老师的个人品牌形象。一路走来,胡老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风格,独树一帜。而她在学术研究中不唯权、不唯势,只唯真、只唯实。在她看似温婉、娇小、柔弱的身躯里却有着铮铮硬骨和侠气,可谓浙江广告学术侠女,拼杀在以男性学者为主体的学术圈中。虽然她有时也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但她却有很好的禅修。她会以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拾得的话“你且看他”来自勉。俯仰之间,我从对胡老师的尊敬,到敬重,再到敬仰了。正因为如此,当我和胡老师在一起时,我会觉得平静许多、从容许多、淡定许多。我想这才是真朋友!
         西子湖面的粼粼波光以其折射的光束和变换的角度丈量着时光。黄昏时刻,西湖四周的景观灯纷纷亮起。我们和约定的其他朋友一起来到杨公堤上临湖的一家餐厅,吃杭帮菜、观西湖夜景,嬉笑间完成了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切蛋糕等一系列过生日的必备程序。
         真是一个难忘的生日!但意犹未尽……
10417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