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消品市场厮杀激烈的今天,品牌们正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不拥抱年轻就会在市场的浪潮中渐失锋芒”。一边是新兴品牌用网红营销抢占眼球,一边是传统品牌在年轻化转型中步履蹒跚。而在这场“青春争夺战”中,“学院奖”,却悄然成为品牌逆袭的“秘密武器”。快克药业与学院奖长达十二年的坚守,茅台让酱香传奇触达青春圈层、榄菊首次合作即斩获全场大奖....学院奖究竟藏着怎样的魔力?
年轻人为何是品牌的“必争之地”?
1未来消费的主力军
每年超三千万的大学生群体,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准中产”。数据显示,中国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人口规模达2.8亿,其年消费规模已突破4万亿。他们不仅是当下的“潜力股”,更是未来10年消费市场的核心决策者。正如,快克品牌与学院奖合作十余年来,通过校园赛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忠实客户。其他各大与学院奖合作的品牌们也正以创意为饵,提前锁定这批“未来金主”。
2社交传播的“超级节点”
当代大学生已然成为社交平台的深度 “沉浸者”。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日花费在刷社交平台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他们热衷于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点滴,在小红书发布种草笔记,在抖音创作趣味短视频。这些线上动态,凭借大学生群体的活力与社交媒体的特性,天然就具备 “病毒式传播” 的基因,蕴含着强大的传播能量。珍稀a2®品牌成人奶粉以紫吨吨的形象,与百万大学生“玩”在一起,携手学院奖发起“a2®大学生直播赛”,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2024年可比克薯片举办校园实践大赛,充分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意与热情,相关话题和作品在校园内迅速传播,引发热烈反响。这些都印证了这一点:年轻人的创意,本身就是品牌传播的“免费广告”。
2024年可比克实践赛 天津师范大学活动现场
3品牌忠诚度的“养成期”
大学阶段是消费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例如可口可乐通过校园活动植入“年轻活力”标签,快克药业用“快克新青年”公益IP绑定奋斗精神,景田用“热爱前行 Move on”的理念,鼓励大众坚持热爱。本质都是在“心智空白期”抢占年轻用户认知。研究显示,兴趣驱动的参与者对品牌态度更积极,甚至可能从“参赛者”转化为“忠实消费者”。
品牌与年轻人“双向奔赴”的创意试验场
1从命题创意到品牌共创:年轻人定义品牌
学院奖的核心逻辑是“以创意换洞察”。品牌发布命题,学生提交作品,看似是单向输出,实则是双向互动。例如:榄菊通过“蚊化人”校园大使计划,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品牌形象设计,精准捕捉Z世代对驱蚊产品的趣味化需求。
学院奖2024春季征集大赛 榄菊IP设计类 优秀作品
卫龙麻辣麻辣产品的“麻出地球,辣翻宇宙”主题,看似抽象,却激发学生将产品与AI技术结合,诞生了用AI创作的《麻辣麻辣:宇宙的能源之星》等脑洞大开的作品,成功刷新品牌认知。
学院奖2024秋季征集大赛 卫龙短视频类优秀作品
2从赛事到生态:构建年轻化营销闭环
学院奖的价值远不止征集作品。品牌们正通过“三步走”打造长效年轻化引擎:
Step1:创意收割
品牌方紧扣年轻人口味与潮流趋势,发布创意命题,以趣味、开放的话题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学院奖凭借广泛的院校覆盖和强大的推广能力,吸引海量学生参与,实现“年轻人创意反哺产品” 。
Step2:人才绑定
品牌借学院奖与高校深度合作,挖掘创意人才。如碧生源管培生计划,榄菊招募校园大使,都将优秀参赛者转化为品牌“青春代言人”。
Step3:社交裂变
利用每赛季学院奖的话题热度,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话题挑战、直播赛等互动活动。如快克药业发起#青春自由光芒#微博接力,借助校园学生的的影响力扩大活动传播范围,将赛事热度转化为全网传播势能。
品牌年轻化:不是“装嫩”,而是“重生”
品牌的年轻化转型常被误解为“Logo变潮”“请流量明星”,但学院奖的合作案例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逻辑:年轻化不是表面讨好,而是让年轻人成为品牌的“共创者”。修正药业通过学院奖传播“颈腰椎健康”理念,将产品功能升华为社会责任,与Z世代关注的“朋克养生”趋势无缝衔接;利郎男装以“less is more”为主题,用学生作品打破职场装束的刻板印象,让年轻人感到“品牌懂我”。快克药业将12年来的参赛作品集结成书,不仅沉淀创意资产,更形成“青春IP”,持续吸引新一代学生。
青春永不退场,品牌如何与年轻人“共舞”?
学院奖的火爆,本质上是一场“注意力”与“创造力”的交换。品牌用命题激发年轻人的才华,年轻人用作品赋予品牌新的生命力。当榄菊的蚊香化身二次元IP,当快克的感冒药与“奋斗青年”绑定……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品牌年轻化不是一场短暂的营销战役,而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的“青春共谋”。
正如管理学大师普拉哈拉德所言:“价值共创的时代,消费者早已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品牌的合作生产者。”而学院奖,正是这场变革中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才禹淇
编辑:陈桂蕊
校对:殷国华
终审:陈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