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康:淬青春之火,在黄河砂砾中锻造奋斗之魂——《致敬奋斗者》青年故事分享兰州大学站
作者: 广告人网
2025-04-27 10:49:50
18053 179

黄河水在兰州城边奔腾不息,萃英山下的兰州大学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一场关于奋斗与青春的创意对话在这所百年学府热烈展开。2025年4月24日,茅台王子杯・奋斗美青春第三届青年创意传播挑战赛走进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兰大学子共同开启了一场青春与奋斗的盛宴。

本次活动嘉宾阵容强大,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曹国林、党委副书记周兆瑜亲临现场,广告人文化集团董事、高级市场总监、《广告人》杂志主任编辑周顺芝、时趣高级副总裁柴耿琦、茅台甘肃省区工作人员等嘉宾齐聚一堂,为兰大学子带来了亲身经历的奋斗故事和真实的实践演练。

2025年,茅台王子杯第三届赛事特别打造了《致敬奋斗者》青春故事分享,兰州站青年榜样代表,是来自甘肃政创商贸有限公司全渠道拓展部经理宋子康先生,他带着父子两代在白酒行业跨越30年的创业故事,为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充满西北风情的奋斗讲述。

茅台酱香酒经销商二代宋子康的奋斗篇章

当兰州牛肉面的热气与茅台酱香酒相遇,当中山桥的月光照亮创业的深夜,宋子康如何在父辈的窖池中,酿出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01黄河浸润的根基 父辈的土壤与我的酒坛

“父亲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兰州街巷的背影,是我记忆里最早的奋斗图腾”。十年前,父亲带着茅台王子酒叩击西北市场时,兰州人只认烈酒与牛肉面的酣畅。一箱箱酒挤在电动车后座,颠簸过黄河岸的砂石路,敲开一家家紧闭的商铺门。冷眼、质疑、闭门羹,像三伏天的风,灼得人发疼。可父亲说:“兰州人的倔,是黄河水泡出来的——流得再急,也要把石头磨成砂。”

他睡在仓库的纸箱堆里,用冻僵的手写客户名单;他在酒局上喝到胃出血,却笑着擦掉嘴角的血沫:“这酒,得让西北人尝出‘烈’之外的醇。”十年,他从送货员蜕变为甘肃兰州茅台酱香酒的拓荒者;而我在牛肉面馆的烟火气里,读懂了“坚持”二字的分量。

02白塔山下的重生 废墟中挺立的新脊梁

“青春是一本被风掀开的账本,我的页脚写满“失败”的注脚 ”。2019年,我和伙伴在中天健盘下几间老房,取名“梧桐里”。刷墙、写故事、等来考研三战的学长和毕业旅行的姑娘。可疫情像一把钝斧,劈碎了诗与远方。闭店那夜,我蹲在空荡的走廊,听见兰州的风穿过门缝,像父辈们推电动车时的喘息。 

2023年,酒吧的霓虹照亮过兰州城区的夜。我们用特调酒配民谣,让酒杯碰响青春的喧哗。可当经济寒潮袭来,热闹化作财报上刺目的赤字。解散那日,我摸着吧台积灰的刻痕,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兰州人喝醉后摔碗,不是泄愤,是要听陶片扎进黄土的响。”  

两次失败,教会我:真正的奋斗,不是避开坍塌,而是在瓦砾堆里,用碎骨重塑脊梁。

03传承与创新 在父辈智慧上拓展品牌市场

“不是重复父辈的路,而是将他们夯实的路基,延展成更远的轨道”。通过对市场的持续深耕与深度拓展,父亲尝试带领公司举办品鉴沙龙、邀请客户沉浸式体验茅台王子酒酿造工艺等方式,将品牌价值与品质内核一点点打磨出来,凭借此举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组建了专业化的销售团队,通过不断引入现代化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品牌声量与市场份额的双向提升。父亲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教会我在面对困难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

在我负责的工作中,延续了父辈“精准把脉 + 匠心深耕”的方法论,通过线上构建数字化生态,线下打造沉浸式场景,以及尝试大数据描摹消费画像、定制化服务及动态反馈机制等精细化运营方式,增强了用户体验与情感价值的连接,既传承了父亲的经营智慧,又创新性地适应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这种兼具传承底蕴与创新精神的策略,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坚实基础,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04致青春 以兰州之名沸腾热血

兰大的校训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就像兰州这座被黄河劈开的城市,都是奋斗的象征,他们始终都在为我们传递着奋斗者的姿态从来如此:像牛肉面师傅甩出的拉面,柔韧中带着劲道;像中山桥铁索咬紧的铆钉,沉默里蓄满力量;更像父辈们窖藏的酱酒——时间越久,滋味愈烈。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再次失败呢?”我指了指窗外夜色中的黄河:“你看,它流了千万年,可哪一朵浪花怕过礁石?” 

宋子康的故事,是茅台酱香酒经销商二代的奋斗篇章,是在父辈的窖池中酿出的属于自己的青春。他用行动诠释了致敬奋斗者的初心,用奋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让我们在黄河涛声与茅台酱香的共鸣中,感受那份传承的力量,共同见证新时代奋斗精神的薪火相传。

这场裹挟着牛肉面辣子香与茅台酱香酒的青春对话,不仅重现了西北汉子“砂石地里种玫瑰”的倔强精神,更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将“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理念,浇筑进Z世代的价值图谱。当宋子康讲述着他父亲当年手写的客户名单时,泛黄纸页上的汗渍与酒痕,恰似奋斗者留在时代年轮上的指纹。正如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曹国林所言:“这场分享,让百年学府的砖瓦都浸透了奋斗的温度。”

作者:田雨

编辑:田浩

校对:殷国华

终审:周顺芝

18053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