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 无疆界
作者: liuziyang
2016-11-03 10:08:02
7847 156

媒体的碎片化与数字媒体的崛起,让报纸站到了边缘!曾经的红利正在消逝,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如何在困局中破局?
 
为此,报刊经营者们做了许多的有益尝试,利用纸媒的品牌背书谋求多元发展,我们试图通过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尝试,给处于困境中的纸媒经营者带来一些思考,找到更多路径,明确发展方向。
 
由中国报刊经营大会组委会主办、新华日报社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报刊经营大会暨2015—2016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100多家省级党报、副省级城市和部分重要地级市党报、都市报、知名杂志社的媒体大咖们在这里交流智慧、共谋发展。本刊编辑部特别整理其中部分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本次会议得到来自全国100多家省级党报、副省级城市和部分重要地级市党报、都市报、知名杂志社的大力支持。此次会议也是大家分享经验、创新做法的一次机会,一方面是深度的交流,一方面是学习与借鉴,希望大家收获多多。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 梁勤俭
 


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以来,新华报业集团积极探索,彰显了新型主流媒体的活力,目前转型融合取得了初步进展。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周跃敏



 

面对数字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报刊业必须秉持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运用好自身积累的优势内容资源和品牌公信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推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司锦泉



现在报刊业处于经营的困难时期,同时又面临新技术、网络化、数字化全方位的挑战,但是我们也看到,重压之下,仍有报刊媒体实现了新业态,业务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副司长 赵秀玲



新之好 旧之坏 新旧对立谁之过
 
文/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


 
目前报刊行业是否已经衰败?
 
如果报刊业本体出现问题,再按照传统模式谈广告经营,是否还有意义?
 
这是针对报刊行业持续走低现状提出的问题,目前报刊行业相关数据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现象,如果单纯从经营策略与技巧方面讨论,而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报刊业前景将更加惨淡。
 
新旧对立谁之过
 
在新旧媒体划分问题上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首先报纸最先出现,随后出现了广播,但在当时,广播并没有被称为新报纸;而之后出现的电视也没有被叫做新广播;为何进入新世纪后,大家却称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为新媒体?是谁定义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果有兴趣做探研,就会发现问题出自行业内部,是业内所谓的传统媒体人,在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出现之后,把自己所在的行业归为传统媒体,这是目前业内的症结所在。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从根本上讲只是名称上的差别。如果一种传媒方式要被时代所淘汰,这绝不是名称造成的,而是其本质问题。但是在命名上,传统一词往往与守旧关联,按照传统观念,旧事物无法进入新世界,这种不科学的划分方式把报纸、广播、电视致于不利地位,让所谓的传统媒体在一开始便丧失了其主体性,可以说是整个行业共同的责任。
 
对于媒体划分问题,我认为广电媒体和平台媒体,应当被称为内容原创媒体;对于搜狐、新浪、PC互联网,应当被称为内容聚合类媒体;对于微信、今日头条这一类,应当被称为智能分发媒体。首先从划分角度上不应过分区分新与旧,这不是在文字上的锱铢必较,而是一种理念的呈现与传达,相关从业者应当从根本上端正态度,做合格传媒人。
 
留得残荷听雨声
 
在互联网时代,报纸正呈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从报纸标题就有所体现,表达方式在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追求吸引力的同时,却减弱了对于自身价值的挖掘,这对于报业是十分危险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出现之后,中国的报刊一直处于被转型状态,这是报刊行业的悲哀与误区,也是陷入低谷无法自拔的原因。所以报刊行业的出路是在保有自身主体性的同时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报纸确实是一无是处吗?在我看来假如报纸真的惨淡到难以维持境地,也没必要全部淘汰。李商隐曾有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带来的美,雨天带来的享受,是一种拔掉残荷之后再也体会不到的美。即使报纸已是残荷,但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更何况报纸只是与其巅峰相比持续走低,并非失去生存价值,报纸的价值与其适应的环境还有待从业者去努力地发掘。
 
观念改革 广告+数字营销
 
广告经营方面,产品透过大众媒体,可以获取品牌与社会的认知,但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所谓新媒体,获取的是流量变现,是智能匹配,是长久植入。不同媒体所实现的效果不同,客户在考虑投放时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这是媒体之间无法取代彼此的原因。网上曾有一篇文章,大意是“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也能做到产品品牌的塑造”,这个话题从侧面表达了新媒体在品牌塑造方面存在缺陷。基于以上原因,从业人员应当对行业深入洞察,避免被动接受。另外不要单纯分析相关数据,盲目唱衰,新媒体发展是目前的大趋势,市场的份额必然被分走一部分,从业人员应当突破自身,避免因自身观念以及业务水平等原因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最后从广告经营者的角度来讲,未来是从业者们所积极创造的,传统也好,报纸也好,必须有创新的精神,有创新的意识。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在这过程中,既要根据环境改变自己,也要改变目标,这是从业者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而从广告的角度来看,未来广告经营,报业内在机制要从分工走向分布,将生产从大众传播转为精准定制,消费模式从单纯的阅读转到阅读与体验并重,以上是我从广告经营的角度对未来报纸的猜想。


 
都市报多元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文/陈海泉  成都商报总编辑


 
进无纸境,是成都商报关于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也是都市报在媒体融合中多元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立足纸媒 移动优先
 
“立足纸媒,超越纸媒”。目前业界对于报纸的生存与发展讨论异常激烈,对于这个问题,成都商报目前的方向是要继续把报纸做好、做精、做强,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第一,它是未来事业的孵化器,目前正在依据人才与资本进行有效转型,第二它是未来新媒体转型用户重要的孵化器,通过报纸影响力,为新媒体早期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是未来内容生产的基地,国家开始加强对自媒体及网站内容发布的管理和控制,原媒体内容生产价值将会持续提升,而内容变现的机会即将到来。
 
“移动优先”,就目前趋势来看,无论是阅读内容还是传播途径,都将依托移动端,成都商报计划用两到三年完成这个步骤,为此调整生产标准,我们对所有的员工生产技能进行了全面革新和改造,下一步将对所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改造,并将打通报纸和移动端的考评以及激励制度。
 
内容逆袭 经营颠覆 新媒体转型
 
首先在内容生产方面要做到逆袭,大家都讲,在网络上看现象与表象,在报纸上看背景和深度,如何做互联网时代有阅读价值的报纸?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极快,但信息量大而繁杂,缺乏针对性,而报纸要做的就是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变,做到去碎片化,发挥报纸本身的专业性与深度。未来,成都商报将专注于五大内容生产:深度报道、调查新闻、专栏文章、数据新闻、行业报道,结合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全新生产要素背景,以数字时代的方法发掘与利用报纸真正价值。
 
在经营层面要做到颠覆,报纸与互联网公司在原有的运营模式上经营了很多年,但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原有的经营+软文的技能模式也应当被改变,去年商报调整原有运营模式,开始打造区域性具有绝对优势的整合营销平台,以前以报纸经营为主导,现在将以数字牵头,整合数字营销、报纸广告以及活动营销和电商,将专刊报全部合并为数字营销中心,所有专刊记者转变为产品经理,将原有客户需求洞察与互联网的手段、数字手段、立体化的营销方式相结合,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未来的根本性变化和组织调整。依托这样的指导思路,商报构建了若干板块,一是数字营销中心,定位为西部最大的新媒体整合平台,主营业务为原生广告,效果广告和企业全媒体的策略,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精准投放体系平台。二是数字活动策划,利用媒体影响力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事实上,报纸的影响力远比预计的乐观,目前我们也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合举办活动,形成宣传良性循环网。
 
在新媒体转型方面,商报希望新媒体能全面对接资本市场,检验新媒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资本市场是否买单,否则永远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对于新媒体有三大运营原则:深耕区域,专注刚需,借力纸媒,注重项目化,公司化,资本化。此外新媒体的核心是人才,依托优秀人才转型才能成功。以上是商报目前对于新媒体的探索。
 
天时地利人和 转型缺一不可
 
转型的核心总而言之是要匹配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新媒体转型要以互联网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资本市场是否买单是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面对变化,总要经历阵痛,从业者要少一些抱怨。报纸转型从原来的看不起,到他人变化的时候看不见,再到反应过来时学不会,最后挡不住,经历了彷徨、挣扎、绝望,再到探索出新的思路。相信在未来,将有报业集团脱颖而出,引领整个报业转型。
 
最后与大家共勉,纸媒最坏的时代,我们最好的时机。



从种群生态体破题 向重聚注意力发力

文/王文坚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


 
近几年来,纸媒面临很大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从业者应当如何破题?
 
关注热点现象 把握注意力资源 
 
记得北大校长周培元曾经说过,中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他建议大家多消耗比特,少消耗瓦特。意思是要少消耗自然资源,多发展信息工程,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十分正确,有专家说,地球的空间资源已经开发殆尽,下一步的开发应当转向时间,如何开发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因此成为破题的关键。这也从侧面说明传播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注意力。
 
2016年的这届奥运会,让大家感觉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地方,这次热门的话题不是奖牌,反而是充满个性的语言,比如傅园慧,从标题到内容屡屡可见,有专家认为本次奥运会真正体现了新兴时代原住民开始走上主流的话语台,这是业界必须关注的新现象。
 
另外,互联网在商业运作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其免费属性缺乏相应盈利模式,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最多只是载体,如果缺乏内容则很难产生作用。但是在年轻一代人的眼里并非如此,如果事情足够重要或吸引人,他们会主动接近,而运营者不需要刻意维护,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快乐与享受,这可能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无序的时代,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注意力,这是唯一你自己真正能够控制的不可再生资源,但事实上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哪里?一般来说是莫名其妙的凑热闹或为别人操碎了闲心,这是当下无力去改变的现实,但是相信当出现重大新闻或是在一种预测的场景之下,运营者是可以实现对于大众注意力的操纵和回收的。正如之前的一则新闻,广州市正佳广场设立极地海洋公园,引起轩然大波,抛开动物保护问题,这是成功的策划,它为大家传递了一则信息,你不需要去野生动物园,到正佳商业综合体同样可以享受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再造场景。
 
多方延伸 构建扬子生态体系
 
在扬子晚报的生态体系中,品牌延伸、服务延伸、产业延伸,这些延伸产物如同各类物种,培育单独物种不是目的,需要的是能够协同发展的种群,何时形成适合种群发展的生态环境,何时才算找到了真正的转型之路。基于这种考量,扬子晚报成立了扬子教育公司,为发掘小微企业特别成立的扬子创投公司、扬子影视公司,扬子的电商公司——扬子易购,专门做艺术品的拍卖公司——扬子创美工场,专做家装的扬家网,同时还成立区域公司斯兰搏,另外还有构建私人医生一条龙的扬子健康管理公司。这些是扬子目前的实践与思考。在报纸方面也不再是我办你看的老思路,而是变身为拥有分享与众筹功能的平台,随着新系统上线,许多读报多年的忠实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询问具体事宜,说明扬子的影响力依然强大稳定。而接下来如何保持读者的新鲜度,还需要不断摸索。
 
坚守核心价值 创新传播方式
 
在报业转型期,很多同仁感到迷茫,感到缺乏案例指导,实际市场中出现过类似的案例。乐高是著名的积木玩具公司,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发展,但在上世纪90年代面临巨大冲击,那段时间年轻受众被电子游戏大面积占据,乐高集团一度亏损,面对这种局面,乐高痛定思痛,重新调整战略,回归原本核心价值,回归让各年龄层通过搭积木实现想象力、实现无限拓展空间的核心功能战略,之后乐高开始走出低谷,遵循先守本份再做创新,并让创新要有清晰的边界的原则。这样并非拒绝创新,乐高除了重新回归核心价值本源之外,还做了大量的事情,比如乐高大电影、乐高俱乐部等通过新媒体手段连接与受众之间保持黏度和活跃度的项目,这对于报业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实战指导作用。
 
在坚守核心价值当中创新,在创新传播方式当中坚守,从种群生态体着手破题,重聚注意力精准发力,就一定能够赢得这场百年一遇的挑战。
 
最后为业界同仁分享一句话“通过痛苦重新生长出来的力量往往更具生命力”。
 


以新媒体思维 构建新生态圈

文/姚林  央视市场研究资深研究顾问


 
谈到互联网思维与新媒体思维实在不能算是一个新话题,目前针对新媒体转型较为成功的报业集团和报社做了相关调研,报业新媒体发展不容乐观。
 
发展迅速 现状不容乐观
 
相关研究表明,2015年下半年报业客户端呈现井喷式增长,而两微一端几乎成为报社标配,但实际报业接触互联网已有近20年,最早有手机报、网络版、阅读器等,但鲜有成功案例,为何现在开始集中于两微一端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其一与传媒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有关。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端的发展让新媒体更加趋向于移动化、终端化和碎片化,受众阅读习惯发生较大改变,传统报业运营模式急需改革,紧跟时代发展。其二在于近年来报业广告收入呈断崖式下跌,迫使报业同仁寻找新出路。无论出于主动改革还是被动转型,报业向新媒体靠近,这也是目前报业发展的集中体现。
 
从传播角度看目前两微一端发展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国家级新媒体客户端下载量以亿为规模,但约73%报纸下载量在千以下,在阅读量方面极少数文章可达到百万、千万级,但多数不足三位数,报业相关内容传播受众接收率处于较低的状态。从经营现状来看,两微一端的经营刚刚起步,新媒体运营成本投入较高,同时现有新媒体收入来源以广告为主,存在广告刊载资源与竞品数量制约,难以提升收入水平。再有报业新媒体已经错过了窗口期,流量红利即将成为过去,如不根据报业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报业新媒体前景不容乐观。
 
剖析发展要素 定位新媒体思维
 
定位问题是新媒体改革的重点,新媒体不应单纯定义为媒介,应当从新闻入手,由新闻向服务延伸,由此融入受众和网络生活方式,形成多元化经营的跨界思想,建立新的生态圈。在定位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自身优势,过去新闻专业是优势,但在新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应该如何演变,值得业内人士思考;其次应当考虑资源,报社资源主要在于其信誉和品牌,除新闻资源、新闻专业性之外,政府资源、企业资源、行业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是报业所有的资源,但报业也存在短缺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技术目前是难点,新媒体本质上由技术推动,没有技术就没有新媒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又产生了目前报业新媒体的三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外包,由社会上的技术公司按照要求做客户端,第二种是建立合资的技术公司,比如说成都商报跟中国搜索建立的一想科技,第三是战略合作。这三种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运营模式。资金问题受体制问题制约,公司化改革是解决体制问题的重要手段,便于引进民间资本,同时解决团队激励问题,发挥垂直领域的优势。
 
报业新媒体困难之处在于用户量、下载量及粉丝数量,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单位依托行政手段去实现用户量提升,虽当前效果显著,但难以保证日活量。其实提升用户量从根本上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内容,要再造内容生产流程,要在现有生态环境之中,根据传播要求去生产内容,决非对内容的简单采集与投放,建立内容生产的完整链条,根据网络新闻的要求对内容进行生产,同时合理改造流程,而对于流程方面,报纸和新媒体能否共享平台,正处在探讨、摸索的阶段,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模式。
 
专注新营销概念 共创报业发展生态圈
 
目前中国的营销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比如说内容营销,程序化购买,场景营销,精细化购买等等归结起来,最终都是将营销化为无形,这是营销必须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当注重精准营销,这是一种对特定人群、特定消费群、特定价值群、特定生活生态群的精准营销,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境界,也是目前业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总结起来,一定要牢记互联网的两个基本特征:开放与链接,注重新媒体发展的平台化、服务化与地域化,用新媒体的思维去做新媒体,要大胆跨界,通过跨界融入受众网络生活,建立自身新媒体生态圈,把握新时代报业发展方向。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新发展

文/郎清平  清博大数据CEO


 
清博目前主营新媒体大数据舆情和品牌传播,分析表明,目前新媒体主要存在两种形态,一、进驻微信微博等超级APP,二、自有APP,而区域类新媒体普遍应用两微一端、网站,及当下联盟化、社群化的运作体系,对此,清博对区域新媒体发展进行了相关统计。
 
新媒体分析 受众需求为导向
 
数据表明,山东省在全国区域性新闻媒体两微一端数量中独占鳌头。其中,微博比较强化地方服务属性以及本地用户高频次互动属性,辅之以技术驱动。微信基于地方社交习惯,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接入相关服务功能。新闻客户端多以资讯和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主。尽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但竞争依旧十分激烈,这是目前区域性新媒体的现状。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的发展与建设中,需通过需求驱动整体模式构建,许多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单纯利用新媒体单向传播功能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环境,传媒运营模式也已从单项传播的1.0阶段过渡到融合媒体属性、服务属性、营销属性的新型模式。纵观全国各类自媒体,具备明显非媒体特征的媒体化应用越来越多,这代表了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微信、微博帐号由垂直行业资深人士运作而非媒体人,同时客户也不再关注媒体属性。由此可见,媒体传播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政府新媒体、企业新媒体、自媒体人分割,发展逐渐趋向受众需求导向。 
 
技术因素推动新媒体转型
 
技术因素对媒体转型具有驱动作用,包含目前流行的视频直播技术、 VR和现实增强技术、 机器新闻技术以及大数据的运用,及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
 
目前,直播技术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大众可以随时随地直播,各类机构也在充分运用这一手段,直播覆盖音乐、体育、综艺节目等多领域,由此诞生了很多网红经纪公司和网红商学院,并进驻各大直播平台。谈到网红传播,去年12月清博发布了网红报告,旨在为企业、媒体提供网红讯息,增强网红发展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品牌投放时青睐网红,这一趋势值得从业者关注。
 
机器新闻目前发展迅速,这种基于算法的新闻内容生产方式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比如腾讯的机器新闻、新华社的财经领域,已经可以代替很多传统非智力需求的新闻生产,但并不会代替资深评论员和深度人文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纵观国内整个VR产业的生态链,包括硬件生产、技术支撑、内容生产,这一领域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了,清博预计未来5到10年VR颠覆现有媒体生态,将成为新的信息与社交媒体平台。目前军事类VR的发展应用程度最高,包括游戏、影视、教育、社交等,未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内容生产、推广营销、还是服务拓展,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只有数据分析清晰才能帮助企业了解用户,所以大数据与各类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新媒体的良性发展。
 
转型要素有机结合 促进新媒体发展
 
在整个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几大要素。首先是内容,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媒体、网站时代、还是微信微博、未来的直播和VR,内容永远是核心,只有内容优秀,才能吸引更多关注。其次是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未来智能定向匹配推送,还有O2O等模式的创新,将推动媒体发展。第三是人才创新。许多专业人才从专业角度结合媒体应用,将微信微博传播规律把握得非常准确。如何能够留住这部分人才、进行复合型培养、完善激励制度,是人才创新需要关注的地方。第四是资本,自媒体凭借快速发展可以获得市场投融资,从业者也要开放机制,引入更多的资本创新。
 
对此,清博希望将技术与数据监测做更好的连接,从而为业界提供更好的服务。
7847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